
標籤:
社會關愛
我們的社會關愛包含類別甚之廣泛,包括支持各類文化、教育、宗教、科學、體育和其他活動以促進澳門、大灣區和大中華的社會利益。這些活動為社會帶來經濟褔𧘲、促進個人健康、分享知識以及各種積極策略活動為社會帶來進步。最近的例子包括幫助澳門市民了解中國內地政策、鼓勵科研學習、創建導師計劃以及舉辦節日、藝術展覽和體育賽事。


《澳門企業社會責任》更名為《新澳門經濟》
您現在閱讀的這個媒體品牌,一年前2023年1月1日以《澳門企業社會責任》面世,現已於今日2024年1月1日起,更名為《新澳門經濟》。



「愛.分享We Care, We Share」心理健康演講賽閉幕禮圓滿舉行
為期兩個月的「愛.分享We Care, We Share」心理健康青年推廣大使計劃暨全澳中學生心理健康演講比賽,成功吸引80多位學生



英國商會邀請學者探討澳門融入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的版圖覆蓋澳門、香港和廣東省九市,被視作中國深化經濟改革的催化劑。自2017年7月1日簽署 《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後,各方的合作重點聚焦金融、科技、製造、物流和學術研究等領域。2022年,這個城市群的生產總值合計超過人民幣13兆元。但澳門特區能從中獲益多少? 《澳門企業社會責任》策略夥伴澳門英國商會聯同澳門歐洲商會邀請香港大學盧兆興教授,就澳門融入大灣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作深入討論。 盧教授在演講中闡明設立大灣區的初衷是實現多項目標,包括提升港澳特區居民的民族和國民身份認同、增強凝聚力,利用港澳踏板為大灣區其他城市引入外國直接投資,以及允許港澳兩地分別藉助深圳和橫琴的實體空間實現香港科技創新和澳門經濟多元化。 然而,盧教授坦言,機會與挑戰並存。 “除了貿易和旅遊業,”他指出,“澳門還可以從科技創新、人才移民、醫療保健和老年人服務中受益。” “GDP差距是一個問題。香港現時的城市生產總值最高,澳門位居第二。內地青年向港澳流動的意願突出,但港澳青年對大灣區一體化的興趣卻十分有限。因此,大灣區的區域一體化或出現不平衡、不劃一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