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訂閱每週電子快訊

澳門會展國際化

會展商貿是四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隨着澳門今年初重新對外開放,以及更多大型會議展覽中心的開幕,澳門會展產業在未來會帶來怎樣不一樣的景貌?

會展業MICE(會議、獎勵旅遊、大型企業會議、活動展覽)一直是澳門重點推動的產業。特區政府推出「1+4」多元產業發展戰略,其中會展商貿便是四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隨着澳門今年初重新對外開放,以及更多大型會議展覽中心的開幕,澳門會展產業在未來會帶來怎樣不一樣的景象?澳門與其他會議發展較為發達的城市相比,又有何優勢? 澳門會展產業是特區政府着力發展的行業,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表現,其發展歷程至今超過20年。2002年初開始,特區政府為了改善發展過於單一的經濟結構,從而着墨於發展會展產業,以「服務業為主體,帶動其他行業協調發展」,提出發展會展業。

2007年路氹區大型會議展覽中心的開幕,開啟了澳門會展發展階段。發展至今,2019年澳門舉辦了1,536項會展活動。

不過,新冠疫情為澳門會展產業帶來明顯的打擊,2020年澳門舉辦會展活動跌至381個,2021年輕微上升至449個,2022年升至460個。幸好澳門在今年1月重新對外開放,會展產業迎來久違的復甦。

2023年第一季澳門會展活動參與人數接近20萬人,其中參加會議的商務旅客超過1.5萬人。兩項數字分別高出2022年同季21%及143%。

而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余雨生在7月上旬曾 向媒體表示,預計2023年會展活動超過1,000項。他說到:「下半年將是會展旺季,加上本地綜合度假休閒企業逐步開展涉及休閒、文化、會展等項目。」

場地增加

隨着路氹區兩個能容納1.6萬人以及6,000個座位的會議展覧中心於今年投入使用,澳門現時的會展場地超過24萬平方米,成為亞洲最具活力的會展中心之一。會展場地面積甚至比香港更大,多樣化的場地足以滿足各種大小和類型的會議和展覽需求。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綜合度假村及旅遊管理學系副教授蘇小恩認為,澳門的酒店設施和場地硬件配套是其會展產業的優勢之一。

「澳門擁有多個國際品牌酒店,這些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優良、能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此外,澳門的會展場地也非常豐富,這些場地硬件設施先進,能夠舉辦大型的國際會展和會議。」

與鄰近城市比較,澳門的優勢設有眾多度假村酒店,以及提供超過24萬平方米會展空間。然而,與同為亞太區會展城市之一的新加坡比較,澳門依然較為遜色,其室內會展場地就已經有30.2萬平方米;而作為世界「會展之都」的拉斯維加斯,其會展場地就有90萬平方米。

但澳門會展業界、盛世順廣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盧宏駿接受訪問時認為,澳門會展場地的優勢在於豪華及一體化,他表示:「作為會展業界,與香港及新加坡比較,澳門的會展場地表現更具吸引力,因綜合度假村提供的豪華服務,以及會展場地與酒店配套一體化,都比鄰近地方出色。」

酒店配套

澳門作為旅遊城市,定義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酒店種類繁多,數量超過41,000間,從五星級豪華酒店到經濟實惠型酒店都有,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可為旅客帶來高端旅遊休閒體驗,成為會展商務客首選旅遊的熱門目的地。

但對於需要吸納國際會展商務客來說,四萬間酒店房是否足夠容納龐大的國際商務旅客?反觀鄰近地區,儘管香港會展場地總面積沒有澳門大,但香港酒店房數量約有83,100間,足足是澳門的兩倍。

土地面積比香港少1.5倍的新加坡,酒店房數量亦有69,500間,同樣比澳門多超過兩萬間。至於作為會展之都的拉斯維加斯,酒店房數量更達到約150,500間,足足是澳門的3.6倍。

但蘇小恩則認為,澳門的酒店和餐廳設施得到國際高度認可,「美食之都」的美譽令澳門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定的優勢,她表示:「澳門酒店得到例如福布斯獎項、米芝蓮餐廳推薦等。這些認可證明了澳門的酒店和餐廳提供了高品質的服務和產品,這也是澳門在國際市場上的一個競爭優勢。」

國際化水平

特區政府在2021年推出澳門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年至2025年),當中有較大篇幅敘述了會展產業的發展。政府規劃將提升會展商貿對旅遊業的拉動效應,透過與國際會展機構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品牌,提升會展商貿服務專業水平。

對於澳門會展產業的國際影響力,蘇小恩提到:「澳門旅遊會展業與香港、新加坡等國際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

「這些優勢包括綜合度假村的集中、設施得到國際認可、獨特的文化和歷史遺產、作為葡語國家合作平台等。這些競爭優勢使得澳門旅遊業和會展業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和吸引力,為澳門經濟發展和旅遊業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澳門會展國際化是政府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事實上澳門有不少會展項目得到國際展覽業協會(The Global Associ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UFI)的認證。貿促局自2005年10月正式加入UFI以來,澳門最少有10個會展獲得UFI認證,涉及領域包括旅遊、商貿、環保、汽車、遊艇、航空等。

當中包括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acac International & Investment Fair,MIF)、亞洲國際博彩娛樂展(Global Gaming Expo Asia,G2EAsia)、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Macao International Travel (Industry) Expo,MITE)等等。

盧宏駿接受訪問時透露,2023年下半年將有更多國際化展覧來到澳門,他表示:「大部分UFI認可的會展將在下半年回歸澳門,有不少是國際知名的展覽。」

「澳門競投國際會議,將有20多個國際會議來到澳門,例如: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澳門國際品牌連鎖加盟展MFE、第一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博覽會(澳門)等等,以及一個大型的鐘錶展覧。」

世界50強

國際會議協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Convention Association,ICCA)作為世界最具強威的會展組織,澳門貿促局早於2012年加入ICCA。當年的貿促局,同時推出會展競投及支援「一站式」服務,吸引更多國際會展組織者前來澳門舉辦會展活動。

在2019年ICCA發表的《2019年國際協會會議市場年度報告》顯示,澳門全年共54項在澳門舉行的國際協會會議活動獲ICCA認可,成為全球國際會議城市50強,於全球城市中排名第48位。

然而疫情令所有努力打回原形,ICCA闊別兩年後在2022重新發表會議市場排名,澳門只有六場會展得到認可,排在ICCA城市排名的292名。澳門會展國際化的宏願似乎受到阻礙。

蘇小恩指出,疫情後一些國際展覽已轉向其他地方,因此澳門需要更積極地在國際推廣上下功夫,增強國際知名度和吸引力。

她提到:「澳門需要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以應對日益複雜和多樣化的會展需求,提高產業的創新和競爭能力。」

盧宏駿則表示:「旅遊業與會展業的關係相當緊密,所以旅遊服務體驗對於會展商務旅客來說是相當重要,這是澳門未來增加更多國際旅客的要素之一。」

交通詬病

交通一直是澳門引人詬病的話題,澳門並沒有如同香港及新加坡一樣可以方便直達主要景點的鐵路,儘管澳門特區政府經已在路氹區興建輕軌,但至今無法連接到澳門區的市中心。而澳門綜合旅遊休閒企業的穿梭巴士雖然為旅客帶來便利,也只是侷限於點到點的交通,澳門顯然缺乏一個有效便捷的公共運輸工具。

而機場方面,與香港、新加坡等世界知名的國際機場相比,澳門的國際機場缺少了足夠的競爭力,這無疑是令吸引國際客源的這一目標的發展受到阻礙。雖然澳門特區政府在今年將結束澳門航空的專營權,但能否吸引其他航空公司進駐並且開通與更多國際城市的航線,還言之尚早。

蘇小恩:「澳門的交通配套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在國際航班上,澳門國際機場的航班和航線規模相對較小,這限制了澳門與其他國際城市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此外,澳門在本地交通接待能力上也需要進一步提升,以便更好地接待和服務國際客源。」

而2018年落成的港珠澳大橋令旅客從香港機場到達澳門的時間大大減少,但從香港機場到澳門卻需要進出口岸兩次,難免會做成不便;而從香港機場禁區直達澳門口岸的巴士班次也只有三班,運載效率略有不足。

盧宏駿則認為,澳門交通配套比過去已經有很多改善,但如果要增加國際客源,交通上要留意航班是否充足,他表示:「香港經港珠澳大橋來到澳門會否更加便利,口岸連接其他區域的交通能否更加暢順,這將決定國際客戶來澳門的體驗。」

未來發展

會展產業作為澳門特區政府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特區政府在疫情過後積極開拓國際客源,期望將國際客源引入會展產業。在7月初舉行的「第11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旅遊局帶領過380名國際會展參展商遊走澳門社區,期望引起會展與旅遊產業的聯動。

澳門會展業發展委員會在7月4日舉行2023年第一次平常全體會議,政府提到,澳門已建立一支專業且能承接國際頂級會議展覽的專業隊伍,軟硬件和場館質素已達至國際水平,未來將會推動會展業界從「數量」轉變「質量」,加強會展業界與其他產業發展的合作。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