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上世紀上半葉、標誌着澳門造船業興衰的荔枝碗船廠片區,澳門文化局成功將其活化改造,打造以本澳造船業展示為主題的遊憩文化活動空間。
荔枝碗船廠被劃分為16個不同區域,編號為 X2 至 X17。經過兩年多的改造和修復工作,X11-X15區域於6月24日正式啟用,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駐澳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殷汝濤等官員出席開幕式。
經活化後,荔枝碗船廠片區X11-X15區域設有專題展覽、特色市集、藝遊人駐場演出,以及工作坊等,主要展示荔枝碗船廠片區的歷史文化,望能打造離島特色文化地標。餘下11個區域(X2 to X10, X16 and X17)未來計劃進行重建,可望最終打造離島特色文化地標。
文化局透露,第一期荔枝碗船廠片區市集共收到41個報名,售賣紀念品、葡式工藝品、路環居民的路環寫生明信片以及本澳品牌咖啡等。目前每週設有15個攤位,當中10個售賣具路環特色的紀念品及本澳文創產品的攤位。
上世紀中期,澳門漁業興旺令造船業發展迅速。荔枝碗船廠在此背景下,建於上世紀50年代,及後陸續有更多船廠進駐,形成荔枝碗船廠片區,具船隻製造、維修等功能。
但隨着漁業的衰落,荔枝碗船廠片區於90年代停止營運,但停運後有關建築一直保留至今。特區政府對荔枝碗船廠進行了評估,十六個不同區域被賦予各種不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