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訂閱每週電子快訊

新時代 新技能

澳門正在落實「1+4」多元發展政策,為新興人才提供更多職業培訓機會。

歷經疫情三年的影響,澳門社會正在積極尋求更多元化的發展,這不單只是產業的多元化發展,這亦包括了職業技能的多元化。

那麼,對於澳門特區政府和企業而言,在職業技能全面發展、持續學習和跨領域融合方面採取了那些舉措?職場的多元技能發展會為澳門未來帶來如何的機遇?

澳門近年勞動市場的需求有着顯著變化,這源於特區政府推行「1+4」多元化發展政策,以及政府期望在2028年非博彩業佔本地生產總值提高至60%,非博彩的就業人數比重達到80%。

勞動市場的改變同樣導致對職業技能需求的增加。市民就讀職業課程的傾向漸趨於多元化的課程。從澳門職業培訓調查數據中可見,藝術及設計類的職業培訓課程學員在2023年達到5,886人,數量較2019年疫情前增加了93%,這表明隨著澳門產業結構調整,對創意和設計人才的需求有顯著增長;醫療衛生類的職業培訓課程學員在2023年更達到9,570人,數量較2019年疫情前增加了187%,這乎合特區政府「大健康」政策。

這些數據反映了澳門社會對職業技能培訓的需求正在發生明顯變化,逐漸傾向於多元化的產業發展,對人才的技能要求也在相應調整。

然而,職業轉型需要政府、大型企業和教育培訓機構之間緊密合作,及時調整職業培訓課程的設置和培養方向,以適時配合現時社會發展所需。

職業培訓

澳門原勞工暨就業司(現為勞工事務局)於1992年從教育暨青年司(現為教青局)正式接手職業培訓中心,此後職業培訓課程的形式、制度及種整便不斷推陳出新,至今已成為了勞動階層接觸多元技能的機會。

根據勞工局資料統計,在2023年接受「職業培訓課程」的市民有7,519人,課程總數更高達14,185課。

「人才培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政府的周密籌劃」。澳門立法會議員梁鴻細指出,當局近年推出的職業培訓課程,例如「演出及會議音響基礎課程」及「電商直播及產品短視頻行銷人員」,正正符合「1+4」多元發展方向。

「多元化發展的職業培訓的規劃上,需要政府聯同業界及辦學團體,持續因應社會需求開設更多豐富多樣的課程,以配合澳門經濟多元的發展政策」。

而職業培訓為獲得職業證明奠定了基礎,這些證明則為市民個人職業發展提供了方向。透過職業化的培訓課程,勞工局多年來推出了多項技能認證,包括維修電工、房地產經紀、就業服務指導員等等。

勞工局在2011年推前的「一試兩證」及「一試三證」技能測試,更讓澳門居民只需在澳門通過一次考核,便可同時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及澳門職業技能證明書,為本地居民在內地就業或創業提供有利條件。

專業對口與產業銜接

不過對於職業培訓,梁鴻細認為培訓的項目需要追上社會的發展,提供適合的專業對口。他以澳門機場的擴建為例,「可預見未來需要增聘更多機場前線及後勤人員,這些人員需具備一些專業的技能,而現有的培訓項目似乎未能配合未來發展所需」。

澳門立法會議員梁鴻細

他提議業界可效法「地形測量學一般課程」——該課程由澳門測量暨地籍學校開辦,過去舉辦過13屆,畢業人數接近300人﹐讓不少人具備日後從事測繪相關工作之專業能力及入職條件。

「建議當局聯同業界及辦學團體,開辦多些相關專業對口的課程,讓人資需求得到有效的滿足」。

澳門的主導產業正在逐步轉向「1+4」適度多元化的轉型,企業的員工需要具備專業技能,因此,教育培訓機構和企業密切配合設計符合市場需求的全人發展課程。但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難免會否帶來人才供給和需求的錯配問題。

大灣區職場導師、廣州市白雲區政協霍敏儀認為,特區的多元化發展政策的確令市場多了新機遇,「過去20年澳門以娛樂產業為主的產業鏈,現在多了四個產業,職業技能的需求也都因應提高」。

「新舊產業的人才銜接,需要有健全的人才培養和匹配機制」。霍敏儀認為,在市場層面上看,職業培訓需要有專業的對口,否則會出現資源錯配的問題。

「對於特區政府提出的四大產業,市場上應要留意是否有適合的對口工種。」

「以會展為例,與會展業對口的專業課程一直存在,但另外三個產業(大健康、高新科技及現代金融),需要更多的專業對口,才能給予職業培訓更大動力」。

大灣區職場導師、廣州市白雲區政協霍敏儀

她指出,市場需要有一定的承載力,讓市民有足夠空間去進行職業轉型,建議市場可加強對新興產業的政策支持,為其人才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並且對於行業規範定訂更清晰的政策,這樣才能讓產業發展和職業轉型更好地銜接。

政府與企業措施

實現澳門居民的職業全人發展,需要政府、企業、教育等各方面的系統性支持,只有做到全方位、全過程的培養和保障,才能讓澳門市民都擁有充分發展的機會,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

近年澳門勞工局經常舉辦關注職業培訓及轉型的課程,當中不乏一些與大型企業合作的項目,其中受歡迎的項目是2023年推出的「就業+培訓專項計劃」。

計劃是政府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合作推出,鼓勵市民先「先入職、後培訓」的方式,透過系統化培訓促進居民提升職業技能,幫助他們順利投身企業中的多元職位。項目由2023年推出至今,已推出19個培訓項目,共有379人受聘。

此外,有大型企業將全人發展定為發展策略,多年來推出不少舉措,包括縱向和橫向的培養模式,投放資源予本澳同事跨職能發展機會,甚至為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員工提供非博彩範疇的培訓,崗位遍及到保安部、物業服務部、娛樂部及餐飲部等,增加職業發展的機會。

未來路向

綜觀本澳職業培訓方面的政策,疫情過後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更加緊密,推動大型企業完善本地僱員的培訓及晉升制度,並合作組織參加世界及地區性職業技能競賽,加強與世界各地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交流合作,提升本地居民技能水平。

此外,特區政府亦部署加強與大灣區內地九市加強緊密合作,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中的建議,政府正推進職業資格互認,支持澳門居民在大灣區就業,並配合內地政策,在現有項目基礎上拓展更多元及更高級別的考證課程及技能測試。

企業合作以及融入大灣區的政策,對於職業全人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大趨勢,而職業全人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政府、企業、教育機構多方協力,從教育、就業、管理、保障等各個層面形成系統性的支持措施,才能讓每一個澳門人都擁有充分發展的機會,推動澳門社會的整體進步。

標籤

文章類別
綜合度假村夥伴
項目
人物
策略夥伴
其他機構
其他主題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