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訂閱每週電子快訊

百花齊放

澳門後疫情時期的全新格局經已展開,文藝發展成為澳門非博彩元素發展的新趨勢。為期四個月的「藝文薈澳(Art Macao)」亦為澳門全新文藝發展打開新世界。

一個城市的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政府的角色尤為重要,特別是澳門文化發展有着深厚的歷史,中西文化交融為澳門創造了獨特的文化藝術主流特色。澳門較為早期關於文化界的大型研究與討論,源於1988年7月3日。當時澳門150名文化界人士在澳門文化學會(現為澳門文化局)的支持下,舉行了規模盛大的澳門文化研討會。

他們就澳門的文學、出版、書畫、雕塑等多項文藝發展展開討論,並且檢討澳葡時期政府在文化發展的政策。而這場大型的文化界討論活動,合稱為「澳門文化研討會」,為日後文化界人士與政府合作,共同為文化發展的基礎打下了良好根基。

政策扶持

回歸後的澳門,社會發展迅速。而為更好推動文化發展及配合社會所需,澳門特區政府於2010年正式全面啓動澳門文化產業推動發展工作。2014年特區政府更推出了《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框架(2014-2019)》,為澳門文化產業發展確定了方向,也按照行業特徵劃分了四大核心領域,即創意設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和數碼媒體。

特區政府通過對澳門文化產業各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將澳門文化產業的具體行業建議分成:四大核心發展行業+四大培育扶持行業+四大融合發展行業。

儘管2020年澳門遇上新冠疫情,特區政府為了繼續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目標,亦再次推出《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框架(2020-2024)》,為未來五年的文化產業發展訂下了新的發展藍圖。

報告中指出,澳門將打造完整文化產業生態鏈,推動澳門成為具有多元、包容、特色、時尚、活力的國際文化創新城市。並且通過文化旅遊業的融合滋生出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

澳門美術協會藝術顧問林子恩認為,文化發展政策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對文藝界人士來說是有幫助的。

「今日無論是身處哪類文化領域都會受到政府推動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框架而受惠。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但如果我們期望達到某種程度的效果,政府必須更深入、更認真,而且在各項文化範疇中更專業,同時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有所成效。」

林子恩又指,對於政府來說,推動文化藝術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他表示:「在資源匱乏、成本高昂的澳門這個地方,唯一可取的就是自由開放的思維,以及幾百年來面向西方文化交流所孕育出的獨特面貌。」

先天性限制

儘管澳門有着濃厚的中西文化交融氛圍,傳統上是文化城市,但澳門只有約33平方公里,加上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0,745人,土地資源變得十分重要。

澳門文化類設施約有30個,雖然這些設施遍佈在澳門不同區域,但這些設施不多面臨的都是場地細小、宣傳不足等問題,唯獨於1999年落成的澳門文化中心,是澳門較廣為人知及場地廣闊的藝術表演場地,這也是澳門藝術博物館的所在地。

從澳門土地政策的運用層面來看,最優先解決的是居住問題,其次是一系列的休閒類公共設施及教學類設施。而再興建一個屬於文化藝術界別的空間則在短期內難以解決。

林子恩亦認為,澳門的土地有限,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藝術機構和場地的發展。

「缺乏足夠的場地和設施可能會限制文化藝術活動的舉辦和展示。」他說到,文化藝術領域通常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藝術家、文化機構和項目。澳門因為疫情衝擊再加上經濟狀況的外圍因素,可能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導致文化藝術發展受到限制。

他建議,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提供資金來支持文化藝術發展。

「這包括建設更多的文化場所,提供資金贊助和獎學金,以及制定鼓勵文化藝術投資的稅收優惠政策。」

「澳門可以積極促進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這可以通過舉辦文化藝術節、展覽和表演活動,邀請國際藝術家來澳門演出和展覽,以及建立跨國文化項目合作。」

文藝氛圍

一個行業如果想健康發展,成為可穩定持續發展的產業,不單只需要生產者,還需要購買方及其他下遊產業。然而,文化藝術產業在GDP佔比中不到1%。

在2021年最新的文化產業統計數據,本澳「創意設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及「數碼媒體」四大領域所組成的文化產業中,有營運機構共2,764間,按年增加248間,在職員工增加1.4%至12,067名,員工支出亦增加1.4%至21.3億元。文化產業的服務收益上升12.3%至56.7億元。

2021年文化產業其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為21.5億元,下跌0.1%,佔本澳2021年整體行業增加值總額的0.9%。

如何提高文化產業在澳門經濟的貢獻,令其成為可穩定持續發展的產業,已成為這個行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作品曾入選多個藝術聯展的本地藝術家韋艷芳也認同政府在文化與藝術方面投放了很多資源,相較鄰近地區,澳門資源也相當豐富,然而,當中也有不足之處。

「文化藝術產業不只是藝術產品,也要有觀眾,也要有買方,才會形成一個產業鏈。」

她說到,藝術家除了做好「本份」之外,周邊的配套其實也需要有很大的幫助,她表示:「儘管政府與一些企業幫助藝術家展示藝術品,但始終需要的是有收藏家及買家購買藝術品。」

而這個問題,也與澳門本身的文藝氛圍有關。

韋艷芳舉例:「如《藝文薈澳》,政府投放了很大的資源,但有多少人參與?有多少個家庭會在周末假期時選擇去博物館或去藝術館,只為其中一個節目?」

她認為,澳門需要從教育開始培養學生的文藝氛圍,提高對藝術興趣,讓社會養成欣賞藝術的氛圍。

而林子恩也認為,文化藝術教育有提高的空間,他指出:「澳門可以加強文化藝術教育和培訓,從學校教育到專業培訓,培養更多有才華和專業知識的藝術人才。」

藝文薈澳的誕生

2019年中國國務院發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引—支持澳門發揮東西方多元文化長期交融共存的特色,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旅遊,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

就在同一年,澳門特區政府首次舉辦了《藝文薈澳》,這也成為了澳門一年中最大型藝術展覽活動。

第一屆《藝文薈澳》舉行日期橫跨了整整六個月,以澳門藝術博物館為主場展,多個度假村、酒店藝術展以及外國駐港澳領事館亦有舉行展覽,還包括澳門樂團和澳門中樂團的樂季重點音樂會、文化中心亮點表演節目、國際青年節慶等等,匯聚古今中外藝術精品。

時任的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提及:「藝文薈澳為澳門文化藝術發展探索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將澳門的區位優勢和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首屆的《藝文薈澳》無疑在澳門文藝界成為佳話,為期半年的藝壇盛事獲得了市民的肯定,亦成為本地藝術家一年中最為重點的日子。

2020年澳門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第二屆《藝文薈澳》重辦於2021年6月,項目以「因創造而美好」(To Create for Well-being)為主題,30項出自澳門、內地及世界各地藝術家之手的國際藝術展品及戶外藝術裝置,分佈於澳門各傳統展覽場地、戶外廣場、世遺景點、高等院校和酒店度假村。

建立藝術平台

疫情過後,澳門經濟發展格局出現改變,未來發展不再以單一產業為主,推出了「1+4」適度多元發展項目,「文化+」成為了行業發展的新指標。而政府亦在2023年再度舉辦《藝文薈澳》,這無疑成為了澳門疫情結束後最重點的一個文藝活動,亦成為了政府與企業合作推行「文化+」發展的首個大型項目。

第三屆《藝文薈澳》繼續與綜合度假休閒企業合作,而多個外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本地及內地高等院校等機構亦參與其中。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在《藝文薈澳》開幕時提及,活動成功創建了政府、企業、藝術家和公眾參與的共建模式。

「特區政府合力聯動社會各界,特別是加入了澳門綜合度假休閒企業的優勢和力量,而《藝文薈澳》正是有關共建聯動的良好示範。」

「活動透過雲集國際知名藝術家,透過世界各地的藝術作品,向本澳市民展示人文活力,從而激發城市的多元發展特質,走向『文化+』的融合發展新路徑。」

今屆《藝文薈澳》的重點集中在綜合度假休閒企業的盛大展覽中,他們的貢獻進一步擴大本地創作的傳播和影響,呈獻多項重量級展覽活動,共襄「全城美術館,處處藝術園」的盛舉。

其中銀河娛樂集團呈獻的特展「BE@RBRICK MACAU全球首個沉浸式BE@RBRICK藝術展」,亦引起了坊間的熱話。由日本知名藝術家Tatsuhiko「Ryu」 Akashi帶領十多位國際及澳門藝術家、設計師為澳門呈獻一個規模龐大的BE@RBRICK盛宴,更結合數碼藝術的應用,帶來別具特色的沉浸式互動體驗。

展望未來

建立文化藝術品牌是一個城市文藝發展的重點,在特區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企業的協助下,澳門正在打造一個獨特的文化藝術品牌和文化旅遊體驗。舉辦了三屆的《藝文薈澳》,呈現了政府與企業正在努力共建澳門文藝發展新景象。展望未來,在多元發展的政策及各個界別的配合下,澳門文藝界將成為澳門的一個重要特色和亮點。

推薦

《新澳門經濟》與澳門青年展藝協會攜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新澳門經濟》簽署了第十六個戰略合作協議。 澳門青年展藝協會會務宗旨是推動澳門藝術及音樂發展,促進交流,支持青年藝術家和愛好者。 《新澳門經濟》日前與 2017 年在澳門註冊成立的澳門青年展藝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期待通過此次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根據協議,雙方將以多種不同方式進行合作。《新澳門經濟》將透過網站、 電子郵件通訊、 Facebook 專頁及印刷季刊等媒體渠道宣傳澳門青年展藝協會的活動 。本刊網站上即將為澳門青年展藝協會創建專門的策略合作夥伴頁面。澳門青年展藝協會標誌也將出現在網站的策略合作夥伴頁面和每期新聞快訊中。 澳門青年展藝協會會長黎翰澄表示:「我們榮幸見證本會與《新澳門經濟》的合作。自2017 年成立,本會始終堅守推動澳門本地藝術發展的使命,加強與各地藝術家的交流。此番合作,為我們開拓了更寬廣的藝術空間,團結更多青年藝術家,共同探索藝術新領域。我們期待借助《新澳門經濟》 \的影響力,推動澳門藝術文化發展,舉辦多元、深入的文化活動,為青少年藝術愛好者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舞臺,共同探索藝術無限可能。」 《新澳門經濟》項目負責人馬媛兒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與澳門青年展藝協會合作,共同推動澳門青少年的藝術教育和文化交流。秉持助力澳門特區政府支持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目標,他們旨在培養青少年的藝術才能,增強他們的文化認同感。通過這次合作,我們期待進一步提升澳門的文化影響力,讓更多年輕人在藝術的舞台上展現自我,並為文化傳承注入新的動力。」

詳細內容